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板
】
发布时间:2016-10-25
一、林粮模式
林粮模式是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林地土壤理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的目的。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农民已接受,但要掌握一个原则,即不能种植玉米等高干作物。
1、造林树种:杨树、湿地松、板栗、柑桔类等。
2、林下作物选择:小麦、棉花、薯类、豆类等低杆作物,其中豆类作物效果最好,它们具有一定耐阴性和固氮性。
3、常见配置模式:常见有杨树-棉花、杨树-豆类、板栗-豆类、柑桔类-豆类等。
4、主要技术要点:造林密度用材林实行宽带种植,行距4-8米,经济林3-4米;间作期在新造林1-3年,间作物应距离林木50-80厘米。
5、经济效益:每年增加林木生长量8%-10%,同时以耕代抚节约成本200-300元/亩。
二、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较为耐荫的药材。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隐蔽条件,防止夏季烈日高温伤害,同时林下间作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1、造林树种:落叶松、杨树、杉木、板栗、核桃、油茶等。
2、林下药物选择: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药用成分含量高、商品性状较好,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品种。常见的由:桔梗、白术、天麻、百合、板蓝根、益母草等。
3、常见配置模式:常见的模式有板栗-桔梗、核桃-桔梗、湿地夏枯草、意杨-益母草(百合)、杉木-天麻等。
4、主要技术要点:造林密度用材林实行宽带种植,行距4-8米,经济林3-4米;间作物应距离林木50-80厘米。
5、经济效益: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能使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三、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是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立体栽植模式。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1、主要造林树种:杨树、松树和栎类等。
2、林下食用菌选择:平菇、香菇、草菇、木耳等。
3、主要栽培形式:
有林间覆土畦栽食用菌、林间地表地栽食用菌、林间立体栽植食用菌三种形式,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4、主要技术要点:一般在林木定植4-5年郁闭后进行林下栽培。
5、经济效益:食用菌生长周期不超过3个月,有的短至1个月,生长期短,投资风险低。
四、林菜模式
林菜模式是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不同种类、品种的模式。
1、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杨树、落叶松等。
2、林下作物选择:可以间作大蒜、青椒、茄类等各类蔬菜和瓜类。
3、常见配置模式:有湿地松-瓜类(大蒜)、落叶松-包菜(大蒜)、杨树-瓜类(大蒜)等。
4、主要技术要点:同林粮间作。